症状特点
常见分类
斑丘疹 多形红斑样皮疹 粪便中查见虫卵 风团 红晕 剧痒 淋巴结肿大 鳞屑 尿中组织胺排泄增加 皮肤发红
根据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经数天或数周可康复,后者则反复发作持续数月。
1、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 在所有荨麻疹中约占1/3。
2、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发病约占荨麻疹的2/3,风团反复发生,时多时少,常经年累月不愈,可达2个月以上,在经过中时轻时重。
(1)人工性荨麻疹:又称皮肤划痕症。
(2)蛋白胨性荨麻疹(急性蛋白过敏性荨麻疹):由食物蛋白分解的蛋白胨引起。
(3)寒冷性荨麻疹:有获得性和家族性两种。
(4)胆碱能性荨麻疹:又称小丘疹状荨麻疹或全身性热性荨麻疹。
(5)日光性荨麻疹:皮肤暴露于日光或人工光源后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出现瘙痒,红斑,风团。
(6)压迫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4~8h,局部皮肤发生红色水肿性斑块。
(7)血清病性荨麻疹:由于应用异体血清,包括各种抗毒血清,疫苗,丙种球蛋白或白蛋白,输血等一切由人或动物提供的血清及其制品,血液而引起。
(8)接触性荨麻疹: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后发生风团,红斑,可分为免疫性,非免疫性和机制不明三种。
(9)水源性荨麻疹和水源性瘙痒:接触任何温度的水均可引起瘙痒,少数可发生荨麻疹,风团较小,自来水湿敷背部,30min内即出现典型皮损。
(10)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在有些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发现有循环自身抗体因此而命名。
(11)肾上腺能性荨麻疹:表现小而痒的风团,周围有白晕,当情绪激动,摄入咖啡可引起,皮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能发生风团。
(12)荨麻疹性血管炎:特征为有荨麻疹和坏死性血管炎的损害。
(13)血管性水肿:血管性水肿(angioedema)又称血管神经性水肿(angioneurotic edema),昆克水肿(Quincke edema)或巨大荨麻疹(urticaria gigantra)。
疾病检查
常见检查项目:
抗甲状腺抗体、血清补体C4含量测定、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嗜碱性粒细胞数、血常规 >>>点击咨询检查详情
根据皮肤反复出现来去迅速的风团,剧痒,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等易于诊断。
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腹部B超等)及有关试验(如运动,热水,日光,冰块),变应原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并发症
腹泻、休克、喉水肿
荨麻疹样血管炎,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休克,左心衰,双上肢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喉头水肿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病理病因
食物(15%):
如鱼,虾,蛋类,奶类比较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
药物(10%):
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如青霉素,血清,疫苗,磺胺,呋喃唑酮等。
感染(10%):
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比较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柯萨奇病毒等;寄生虫感染。
吸入物(15%):
花粉,灰尘,动物皮屑,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如甲醛,丙烯醛,除虫菊,化妆品等)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物理因素(19%):
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内脏和全身性疾病(15%):
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甲亢,高脂血症,内分泌改变(月经,妊娠,绝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慢性疾病如胆囊炎,肾炎,糖尿病等。
动物及植物因素(15%):
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如毛虫,甲虫及飞蛾的毛鳞刺入皮肤)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精神因素(15%):
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遗传因素(5%):
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冷性荨麻疹,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疾病治疗
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疗法
治疗周期:1-6周
疾病预防
对于荨麻疹,无论是从预防还是从治疗方面来说,找出致病因素是其关键,急性荨麻疹由于发病急,病程短,常可找到原因,再去除致病因素,治疗后常能很快康复。
而对于慢性荨麻疹来说,由于病因不明,若不能针对性地预防,会影响疗效。
温馨提示:
传统抗组胺药物常有嗜睡、头晕、口干等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就诊需知:
1、肤康就诊患者较多,请提前网上预约挂号,网络预约优先就诊【点此预约】
2、接诊时间:早8点—晚18:30(节假日不休)